沒有富士山的清水港 5月23日
清早醒來躺在民宿房間的塌塌米上,往落地窗外看去,一如氣象預測,滿天烏雲,一幅風雨欲來的情勢。看來天子岳的登山計畫是非得放棄不可。只好採取備用計畫,前往靜岡縣日本平,也許有機會看到清水港的美景,也順道去看看名滿日本天下的德川家康。此時大家都還未起床,木頭地板上容易因踩踏產生聲音,因此我拿著瓦斯、爐頭及鍋子,躡手躡腳的走到廚房準備早餐。快速用早餐後,拉起登頂包便趕緊前往西富士宮車站前往。
早上5:30和通勤的學生及上班族擠火車,許多學生看著書本、筆記,也有許多人利用通勤時間補眠。我望向富士山這一面,雖然滿天烏雲,但富士山並未被遮掩,期望好運氣能持續到我抵達日本平。富士宮市位於富士山西南方,由這個方向看富士山,山頭只留些許殘雪。富士山前滿是電線及密集的房屋,同樣一座山,但此時看來卻再普通不過了。
 |
| 富士山前滿是電線及密集的房屋,同樣一座山,但此時看來卻再普通不過了。 |
靜岡車站相當現代化且具有規模,應是個旅客集散的地方,才早上6:30,車站中人潮已經熙熙攘攘,行人個個步伐快速,各自展開忙碌的一天。車站外,公車侯車處設立相當明顯的指標,標示不同的公車路線,讓我這個第一次訪問靜岡的旅客,不需多花時間就順利找到巴士站牌,此外,地面上的文字也以相當醒目的顏色字標示,讓排隊等侯巴士的旅客不會站錯位置。
周邊的路線,多是上班族及學生排列成等侯隊伍,而前往日本平的隊伍中,除了我一位中年人,其餘清一色是上了年紀的旅客。我猜想,大概只有退休人員會在天氣這麼差的非休假日前往風景區吧。上車後,約莫1小時左右抵達日本平。下車處便是販售前往東照宮的纜車售票處以及土產販售處,販售處對面有指標往日本平觀景平台,但是這個時候已經吹著強風夾著細雨,對於觀景平台的景色已不抱太大希望。下車的遊客皆直接前往東照宮,只有我一人走上步道前往觀景台。放眼望去,雖已完全看不到富士山,但是清水港、駿河灣及伊豆半島仍然構成一幅悅目的風景,即便刮著強風,仍覺得值得。
 |
| 由日本平遠眺清水港、駿河灣及伊豆半島。 |
東照宮的司馬光
由於和我同車的旅客已全部搭上覽車前往東照宮,因此我搭乘這班前往東照宮的纜車上只有我和服務人員,上車前纜車小姐問我來自何處。纜車開動後,開始播放中文語音導覽,這個時候才知道,剛才纜車小姐要確認我講何種語言。纜車前往東照宮的途中,再度看到駿河灣及伊豆半島。
東照宮的編制並不算太大,整個建築物都是鮮紅色,最後方的位置是德川家康的墳墓。但實際上他的墳墓已經遷到日光東照宮。這裡讓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在正殿上方如同台灣道教廟宇一般,刻上許多浮雕,展示忠孝仁義的故事。司馬光小時候打破水缸救人的故事,也搬上了正殿,東照宮旁的德川家康博物館,還特別使用一大幅的海報介紹這個浮雕。中國許多文化東傳到日本後,一千多年來被似乎如實地保留下來。在過去的一次日本旅行中,有機會在佛寺遇到新人舉辦婚禮儀式,在該儀式中使用了帶著葉片的竹子,掛上白色的幡做為儀式道具。由於目前華人社會中,道教中的喪事禮儀才會使用到白幡,因此我推測以目前華人的眼光來看這場婚儀,大多數會產生文化衝擊。可是這也可以說明,道教文化由久遠的過去東傳到日本後,被保留了下來。但在華人社會,則可能隨著歷史上不同朝代,融入不同文化而演變為目前的樣態。
 |
| 東照宮正殿上方如同台灣道教廟宇一般,刻上許多浮雕,展示忠孝仁義的故事。司馬光小時候打破水缸救人的故事,也搬上了正殿。 |
 |
| 東照宮旁的德川家康博物館,特別使用一大幅的海報介紹司馬光打破水缸救人的故事的浮雕。 |
由東照宮回到靜岡車站時,雨下得更大了。幸好車站外的巴士停等處皆設有天幕。另外,有處具有手扶梯的地下入口,面積相當大,上頭設立了玻璃天幕,我在此處躲雨時看了入口處說明,原來下方是個地下街的設計,地下街的道路規畫亦相同於地上道路。由手扶梯進入地下空間,便是一個廣場,由廣場處再以稍微放射狀的方式往前延伸出地街道。這個廣場中央,正好有演奏活動,廣場上已安排許多椅子,並坐滿欣賞的旅客,我也走入人群靜立一旁直到活動結束,人潮散去。地下街道兩旁亦是各式商店,我來到一間大型書店,請店員幫我查詢是否有東海自然步道的相關書籍,這位女服務員帶我到一個區域,陳列了許多日本古代街道地圖商品,並找到一套名為「東海道」的書籍給我。翻閱後,雖發現不是我想找的資料,但仍覺得有趣。經查詢得知,東海道是日本古時候由東京前往京都的官方道路,全長約500公里,目前已開發為都會區間的幹道。由這間書店一樓離開,便來到地面上的道路,雨已稍歇,只有毛毛細雨,因此隨意散步。一間門面有著鮮紅招牌的店家引起我的注意,原來是著名的一蘭拉麵。進入店家,便是一幅日文說明,我看了許多但完全無法理解。一個店員走出來伸出手,又說了我聽不懂的日語,看我沒反應,就指了旁邊的機器。哈,原來是要先到機器前點選所需商品並付費。拿著機器吐出的餐卷,進到用餐間,全無食客。看看手錶,已經12:30,不知道為什麼還沒有午餐的人潮。一蘭拉麵的座位,是單人座位,每個座位由小木板間隔開,座前有一小窗,等我入座後便有一位身著鮮紅色工作服的人員來到小窗前,制式化的開始行禮並說著一連串的日語,接著把我的餐卷取走後,便放下小窗上的竹簾。稍等不久,小窗再次打開,我的拉麵及豬肉片送了上來,小窗再度關上。
對於日本的拉麵,我並無太多品嚐經驗。第一次在京都車站上的拉麵小路,麵湯過鹹,我只小飲幾囗便放棄。第二次是札幌的狸小路的豕骨拉麵,麵及湯味皆適口,但對我而言過於油膩。而這碗一蘭拉麵味道濃厚卻仍清爽,是我在日本僅有過的三碗拉麵中最合胃口的。
 |
| 靜岡車站外頭設立了玻璃天幕,下方是個地下街的設計。 |
 |
| 靜岡車站周邊街道圖 |
 |
| 靜岡車站外德川家康幼時的雕像 |
 |
| 一蘭拉麵的竹簾及工作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