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的起點 - 2016年的夏天
2016夏天的某一周末,一如往常的到壽山爬岩。和B君閒聊中得知他規畫到日本攀登富士山,並將於富士山周邊的東海自然步道健行。富士山聞名全球,自然知道這地方,但東海自然步道則是未曾聽聞,因此對此步道只浮現出各種臆想的畫面。當下覺得B君的旅程好夢幻,對我而言好遙遠。
後來,經查詢後得知東海自然步道起始於東京都高尾山、神奈川,在山梨縣及靜岡縣區域繞過富士山腳下的五湖區,再經愛知、岐阜、三重、滋賀、奈良、京都及大阪共11個都府縣,全長約1697公里。在日本Google (www.google.co.jp) 中搜尋,可看到一些「東海自然歩道踏破」(走完步道全長)的遊記分享。
在Google地圖上看著富士山周邊地圖,除了著名的五湖區域外,富士山周圍幾乎是圍繞著一圈低矮山地,這些山地高度約莫在1,500公尺上下。心想,如果能在這樣的環境中登山,漫步於林道中一定相當涼爽舒適。在搜尋資料過程中,偶然間看到山中湖村觀光課拍攝的宣傳影片,介紹高指山、明神山及三國山的健行路線,以及石割山、平尾山及太平山的路線,影片中除了欣賞到富士山景外,位於上述山地間的東海自然步道盡是林木翠綠,讓我也好嚮往。於是萌發旅行的念頭。
在規畫期間,究竟要選定那一個月份前往,也困擾了一段時間。參考了日本氣象廳(data.jma.go.jp)的歷年資料,考量較適合自己的溫度,以及降雨機率較小的時間,選定了五月分前往。雖然曾考慮過在櫻花季,但想到可能滿是遊客而作罷。
這趟獨自一人到“野外旅行”的行程,是中年的我的第一次,即便在台灣,我也不曾有過相關經驗,因此事先經過一年多慎重的準備。這些準備,包括體能訓練、裝備安排及路線規畫。我這樣慎重其事的安排,主要是因為自己完全缺乏獨自一人長天數健行的經驗。
上面提到的“野外旅行”,對於稍有縱走經驗的人來說應該是輕鬆小事,就如同「你自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這本書名所點出的意涵。相較於墨菲女士與年幼女兒在冬季同遊巴堤斯坦高山地區 (那裡的印度河正年輕) 或是賴瑞和教授的火車壯遊 (杜甫的五城:一個火車迷的中國壯遊),我這樣一丁點的旅程,根本是不足掛齒。
此遊記的整理,主要參考旅途期間的隨身筆記所載內容。以富士山為中心,由富士山西南側的山中湖開始,逆時針方向,行走五湖區,最後抵富士宮市。整個行程,大多是在東海自然步道山梨段之中行走,此步道多是樹林。雖然行程並沒有什麼驚豔之處,然而,是生平第一次長途健行,因此,記遊整理對自己的意義甚大,也希望借由這個整理而能提供一些資訊給喜好戶外,想要健行,但又心存憂慮、不知如何準備的同好參考。這個遊記的書寫盡量呈現旅遊當下對森林及遊覽過程的感受,但限於寫作能力,整個遊記中描寫景色及心情所使用的形容詞就那幾個,如果各位看倌覺得太枯燥或驕情,就請看看行程規畫及照片就好。
行程規畫
本次行程時間共12天,實際活動10天,主要行走範圍是富士五湖地區。規畫時以高指山為東海自然步道的步行起點,經山中湖、石割山、大平山、高尾山、忍野八海、鐘山瀑布、河口湖、五湖台、三湖台、紅葉台、西湖、樹海、精進湖、本栖湖、朝霧高源、田貫湖,最後以天子岳為終點。行走時並未依照上述安排順序。此外,最後幾天時間,天氣不佳,因此放棄朝霧高原及天子岳行程。
第一天
規畫行程:高雄小港-成田機場第二航站-搭13:30京城巴士-河口湖-Ogino supermarket採買-New bridge camping ground 宿營實際行程:未更動
第二天
(點連結)
(點連結)
規畫行程:New bridge營地-走到河口湖駅-搭巴士前往五合目-御中道-御亭-搭巴士回河口湖車站-回New bridge營地
實際行程:New bridge營地-河口湖畔賞富士山及倒影-回營地整裝-走到河口湖駅-搭巴士前往五合目-步行到四合目-御亭-搭巴士回河口湖車站-搭火車到富士站-步行到新倉山淺間神社(忠靈塔)-登新倉山-步行到富士站-搭火車回河口湖站-步行回營地。
第三天
(點連結)
(點連結)
規畫行程:河口湖觀光-河口湖車站-富士車站-山中湖平野- Misaki Camping Ground營地。
實際行程:由河口湖大橋西岸沿著橋向西岸散步至大石公園-回營地-步行至河口湖車站-富士車站-山中湖平野-Misaki Camping Ground營地。
第四天
(點連結)
(點連結)
規畫行程:由營地前往高指山(東海自然步道由這裡開始走)-下午造訪山中湖周邊景點-晚上Misaki Camping Ground。
實際行程:營地-山中湖畔賞富士山及倒影並吃早餐-回營地整裝-石割神社-石割山-東海自然步道-平尾山-大平山-下山至花都公園-超市採買-沿山中湖西岸回營地。
第五天
(點連結)
(點連結)
規畫行程:營地-山中湖畔賞富士山及倒影並吃早餐-回營地整裝-Misaki Camping Ground-石割山-東海自然步道-平尾山-大平山-下山至花都公園-沿湖岸走回Misaki宿營。
實際行程:營地-高指山-切通峠-明神山-營地
第六天
(點連結)
(點連結)
規畫行程:由Misaki營地前往忍野八海,池本茶屋(喬麥麵、豆腐、烤魚、烤草餅)-於忍野八海(大橋站)搭車至淺間公園(淺間神社)-參觀後步行下山到下吉田站-再搭火車至河口湖站
實際行程:營地-忍野八海-溪邊散步-忍野村忍草的淺間神社-步行東海自然步道-鐘山瀑布-富士山站-河口湖站-背包客棧
第七天
(點連結)
(點連結)
規畫行程:由河口湖車站旅館走回東海自然步道-走至足和田山登山口約-足和田山-紅葉台-紅葉台營地-租腳踏車至西湖根場-野鳥の森公園
實際行程:河口湖-西湖蝙蝠泂-紅葉台營地-紅葉台-三湖台-五湖台-三湖台-下切至西湖-營地-騎自行車前往西湖根場-西湖-營地
第八天
(點連結)
(點連結)
規畫行程:紅葉台露營場-青木樹海-鳴呎冰穴-(精進湖)-途經Motosukan餐廳 -本栖湖-Motosu Lake Side Camping Ground(日幣上的富士山)
實際行程:紅葉台露營場-青木樹海-鳴呎冰穴-精進湖 -本栖湖-營地
第九天
(點連結)
(點連結)
規畫行程:Motosu Lake Side Camping Ground-芝櫻祭-陣馬瀑布-小田貫濕原-田貫湖-Tanukiko Camping Ground
實際行程:營地-白絲瀑布-富士宮本間神社 –FACE TO FACE民宿-吃富士宮炒麵
規畫行程:Tanukiko Camping Ground-長者岳-天子岳(東海自然步道的行程到此結束)-回Tanukiko Camping Ground
實際行程:Face to Face民宿-西富士宮車站-靜岡車站-日本平-東照宮-日本平-靜岡車站-民宿
規畫行程:前往(白絲瀑布、音止瀑布)-富士宮(富士山本宮淺間大社/湧玉池)-吃炒麵-富士宮巴士站-搭巴士回河口湖車站-背包客棧
實際行程:民宿-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富士宮巴士站-搭巴士回河口湖車站-背包客棧-河口湖-背包客棧
規畫行程:背包客棧-河口湖車站-搭巴士前往成田機場-回台灣
實際行程:未改變
實際行程:未改變
行前訓練及準備
此次規劃的行程中,預計背負15公斤行李,而整個行程中預計爬升最多的是天子岳,需上升700公尺,故設定練習目標為背負15公斤,爬升800公尺。
決定此次行程後,在2016年1月時,因跑步不慎傷了兩膝蓋半月板,因此一直處於休養狀態,約半年後,雖大致痊癒,但膝蓋仍偶而酸痛,因此一直有疑慮而不敢活動。直到看了三浦雄一郎的著作後(三浦雄一郎の步行技術),決定由最輕度的活動開始,因此在同年7月,由爬樓梯開始活動。每次間隔一天,每週三次。初步,因受傷處仍會酸痛,所以爬得相當緩慢,且需拉扶手,每次只爬約8樓。約二個月後酸痛感大幅減少後才逐漸增加份量,2017年初,已可爬16層樓上下3次。此時開始爬郊山,約每個月二次,或每周一次。高雄半屏山、柴山、少女峰、屏東德文山、尾寮山、笠頂山、棚集山、檜谷山莊、台北九九峰、嘉義阿里山及竹崎一帶的步道、溪頭的步道,以及塔塔加附近的鹿林山、鹿林前山、麟趾山等,都是這段期間拜訪過的,但以高雄半屏山、柴山及屏東的淺山最為頻繁。2018年二月開始加入跑步運動,以及負重走路。較常負重沿著住家附近的溪流旁走動,來回約走15公里。
綜合自己行前訓練安排的想法,主要是先規畫預定的行程,以及行李的內容之後,可以大概了解每天需履背多少重量的行李,行走多少的路程,以及上升多少公尺。如此一來,便可以此為目標,逐步讓體能達到這些條件。另外,想了解每天的行程中需上升的高度,可參考「行前準備」的章節。
由於缺乏戶外經驗,對於獨自一人至山區林道行走,心中仍產生一定的壓力及疑慮。因此,在預備期間,參加了地圖判讀的訓練課程,並經由友人介紹而使用行動電話作為登山導航設備。並開始由淺山地區練習單獨行走,接著借由GPS輔助,再逐漸增加路線的複雜度。
使用手機作為GPS導航設備
在陸地上導航,我們需要有地圖以及我們身處的地點,這樣才能知道我們位在地圖上的那個位置。因此,導航設備需要有地圖資源,再配合及定位功能力,這樣就可讓我們知道自己位在地圖上的何處。目前多數智慧型行動電話(Smartphone,以下簡稱手機)使用者利用Google地圖作為日常生活的導航工具,使用時需要有網路訊號才能載入地圖資源。然而登山或從事野外活動時,不見得隨時有網路訊號可使用,那麼該如何利用手機定位及導航呢? 其實,透過某些軟體(App),並事先下載地圖,便可以在沒有網路訊號的情況下導航了。
手機多內建GPS功能。GPS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簡稱。手機可接收GPS衛星由空中向地面發射的訊號,而進行定位。而天空中的GPS衛星是持續發射訊號的,因此,GPS的運作與網路訊號並沒有關聯。
使用安卓(Android)作業系統的手機,可下載OurxMaps。使用iPhone者則可下載登山客(GPS Hiker)。
使用iPhone者,可由App store中,搜尋「登山客」並安裝。接著,還需上網找尋山友分享的GPS航跡,做為我們行走時的參考。台灣的健行筆記網站,便有大量台灣的步道航跡。這裡以此網站做為例子介紹航跡搜尋。另外,以下方圖表介紹「登山客」軟體的簡要說明。學會使用後,在我們到達健行目的地時,就可載入要參考的航跡,並在畫面左下方打開GPS功能,畫面中便會出現實際所在地的定位點,此時就可參考畫面中預載的航跡路徑行走,另外,可在畫面左上方點選紅色圓形圖示,開始記錄行走的航跡,這個航跡也可在迷路時,循原路返回。
在「手機衛星定位輔助線上教學」的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mobilegpshiking),包含有Android及iPhone作業系統的導航軟體詳細教學,內容由淺入深且有系統的教學,可進一步參考與學習。
以下是使用iPhone行動電話進行GPX航跡操作為例子:
(1)進入網站後,按下搜尋的圖案。輸入想要搜尋的步道名稱,這裡以陽明山步道為例。
(2)搜尋後出現許多有關陽明山的航跡。此處以陽明山大縱走為例,再點選進入。
(3)接著找到「GPX下載」的圖案,並點選(GPX是一種航跡檔案格式)。
(4)下載日期較近的分享檔案
(5)滑到「拷貝到登山客」這個選項,並點選。
(6)出現「已收到檔案」的訊息後,表示GPX檔已存到登山客App當中。
(7)接著打開登山客App,點選右下角的向上箭頭的符號,即出現剛才存入的檔案。
(8)按右邊的i,可進入更改檔名,這裡將檔名改為「陽明山東西縱走」。
(9)接者,再按i。
(10)並點選匯入行程
(11)已出現「陽明山東西縱走」的航跡。但此時還沒有等高線圖資。
(12)接著,進行圖資下載及建立。首先,點選右下角的向上箭頭的符號。接著點選「預載地圖」,並點選位在上方的「+」符號。
(13)輸入地圖名稱(可自訂),這裡我輸入「陽明山」。地圖來源則選擇Open Cycle Map。
(14)地圖界限,點選「以行程界限設定界限」,並找到剛才下載的檔案「陽明山東西縱走.gpx 」,並按「好」。
(15)接著App會自動帶入將下載的地圖經緯度範園。此時,請按「儲存」。
(16)出現「儲存地圖」之訊息,請按「好」。
(16)出現「儲存地圖」之訊息,請按「好」。
(18)接著出現將下載的範圍圖示,按「下載」。
(19)開始下載地圖,請等候下載完成。
完成後回到主畫面,再按一次右下角向上符號,點選「已存行程」。
(20)找到「陽明山東西縱走.gpx 」,點選i符號,並點選匯入行程。此時已可看到航跡以及等高線地圖。
日本的航跡資源
日本的航跡資源,我主要使用yamareco (https://www.yamareco.com/)。搜尋時,同一路線可能出現一個以上的航跡檔案,由於山徑有時因災害或其他因素,而可能改變,因此建議下載日期較近的檔案,且建議尋找2個以上,並相互比對、確認路徑。規劃健行路線之前可以先收集別人分享的檔案,建置在手機當中,並預先載入等高線地圖。出發前可在預先下載的航跡中查看路徑距離以及爬升高度。
開始健行的時候,就可以載入別人分享的航跡參考,並可以打開手機GPS,記錄自己行走的航跡,迷路時可循自己走過的航跡原路返回。
使用手機作為導航設備,需妥善規劃電力的使用。開啟飛航模式及減少其他app的使用,皆可降低耗電量,另外攜帶高容量行動電源是個可行的方法。
這次前往日本前的預備工作,於日本登山紀錄網站yamareco下載gpx航跡作為參考,使用的導航設備為iPhone
6s plus。將下載的gpx航跡匯入導航app「登山客」中使用。此次行前共下載了下列幾條路線:(1)富士山-五合目御中道、(2)山中湖-高指山至三國山、(3)山中-湖石割山至花都公園、(4)河口湖-足和田山至紅葉台、(5)西湖-青木原樹海至精進湖、(6)田貫湖-長者岳至白絲瀑布。
由於此次行程共12天,多數時間在露營場地過夜,但日本大多數的營地不供電,因此共攜帶了2顆10,000mA的行動電源,並安排第6天住宿背包客棧,可以充電。
延伸閱讀
2. 山北篤。2014。圖解日本神話。奇幻基地。
3. 日本氣象廳(data.jma.go.jp):可查詢日本各地(含蓋到鄉鎮)歷年、月、日的降雨量及氣溫。
4. 王鶴。2014。富士山小旅行。天下文化。
5. 舒國治。2006。門外漢的京都。遠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