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日本東海自然步道(山梨段)遊記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水中的富士意象 5月24日
離開民宿前,我前去敲了Michel的房門想和他説再見,由於時間尚早且沒有回應,便不好再打擾。今天仍滿天厚重雲層。
昨晚路過富士宮車站附近的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https://mtfuji-whc.jp),建築物為倒三角錐形,由底部朝上打著燈光,光影倒映在前方一大片的淺薄水池,表達出富士山的意象,相當寧靜優美,因此決定今天早上再來拜訪。
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的建築及鳥居夜間倒影,表現出逆富士的意象。
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的建築及鳥居倒影,表現出逆富士的意象。
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倒三角錐形的建築物內,設計螺旋狀往上的平緩步道(非階梯,故老人家也可方便行走)。並利用投影機在步道旁牆壁投射出富士山步道以及由富士俯看山下的影像,這些影像由下而上分別來自富士山不同高度,讓參觀者慢慢循著螺旋狀步道往上走的時候,就像親臨富士山登山步道,緩緩登頂過程所看到的畫面。建築物的頂部,鋪設大面積的火山岩石,在這裡可眺望富士山,只是今日天空堆滿厚重雲層,完全不見富士山的蹤跡。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的倒三角錐形的建築物內,設計螺旋狀往上的平緩步道。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頂樓舖設富士山的火山岩


走下這座模擬的富士山,我回到水池前面坐在長椅上欣賞水中倒影。座位旁的老先生像我道日安,隨即他便發現我不會說日語。老先生以流利的英文和我交談,問我來自何處、拜訪了日本哪些地方。印象深刻的一段交談,是我敘述拜訪石割神社的時候使用了temple(寺廟)這個字眼,他回應說道,石割神社是神社而非寺廟,但我不解其差別。他試著再說,寺廟奉祠佛,而神社祭奉”Japanese ghost” (日本鬼),我一知半解的點了點頭。後來,在通訊群組中,我描述了上面對話,並提出問題,一位喜好旅行的朋友神社是用來祭祠各種自然界神靈的處所,如神、妖怪、靈物、鬼,而寺廟則供奉佛教中的佛,這個解釋,讓我更加清楚兩者之間的差異。島薗進教授在一篇評論《日本人為何無宗教信仰》這本書(作者:阿滿利麿,宗教學家)的文章中提到...阿滿先生表示,總體而言,日本人的信仰基礎是自然宗教。人們禮拜土地和家族的神明...(https://www.nippon.com/hk/in-depth/a02901/),或許日本人因為崇拜自然,因此認為萬物皆有靈,以致於祭祀山神、河神、精靈等。在京都荷摩爾書中的小精靈、神穩少女電影中的河神白龍...等日本的文學作品,也都呈現了這些崇拜自然神靈的文化。
離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來到不遠處的富士宮巴士總站,在一旁的便利商店隨意買了二塊炸物,在第二月台候車時吃了作為午餐。坐上前往河口湖及富士急樂園的巴士,前往河口湖站前的背包客棧。下午4點多,旅人們都還在外頭遊覽,16個床位的房間裡頭,只有一位女性旅客,正在床下的置物空間整理著他的背包。旅店的頂樓是大眾溫泉,而此時空無一人,我剛好可以一人獨享溫泉。浴池旁邊有水龍頭及板供客人洗澡後再入池。面對車站的方向是一片玻璃牆,坐在池中正好可以欣賞富士山。我仔細的洗靜身體後,進入這池湯水中,骨頭好象在身體中散了開來在旅程的最後,天空的雲層稍微散去,富士山再度露臉。
雖然黃昏時,氣溫又開始下降,但是剛泡過湯的身體暖呼呼的,特別舒服。沿著車站正對面的小路隨意散步,來到通往湖邊的大馬路時,遇到一間小屋,面對小屋上的招牌只看得一個字「店」,但抽風扇排出陣陣油炸食物的氣味,我探了探黑色玻璃拉門,裡頭只有一小塊寫有販賣產品的木板,我只看得懂白身魚。在工作間的一對老夫婦,(大概是)問我要什麼,但看我盯著看板,猜出我不懂日語,便直接指了看板中的兩項,告訴我只剩這兩種,其餘的都賣完啦。我各點了兩份,帶到河口湖邊。炸物以吸油紙包起,外面再包著報紙,想必這間店已經營許,沿襲著過去的習慣至今,否則應該很難看到以報紙包裝的熟食了吧。打開後食用後才知一種是火腿裹粉後油炸、另一種則是馬鈴薯泥餅。
 河口湖的炸物店お惣菜の店ふるや
河口湖的炸物店お惣菜の店ふるや

河口湖的炸物店內

河口湖邊享用我的炸馬鈴薯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