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日 星期三

日本東海自然步道(山梨段)遊記 告別晨曦中的富士山

告別晨曦中的富士山 5月25日
半夜340來到河口湖車站,中站內只有中間的休息區開放,旁邊的販賣區皆上鎖。外頭的氣溫相當低,車站空無一人,因此先到車站中的休息區等侯避免風吹。不久後來了位年紀稍長的男子,和我打招呼後又聊了起來,向我打探車班的訊息,但是他要前往的目的地與我不同。大約350左右巴士進站,這位男子便和司機聊了起來,我給了司機預先印好的車票,他示意我上車,並要我直接把行李都帶上車,而不需放在車子下方的行李倉。要上車前,這位長輩,走了過來,手掌沉穩有力的拍了拍我的肩膀,向我說旅程平安,雖在冷風中,但有溫暖的感覺。司機抬頭看著時鐘,等候到4:00再探頭確認無其他旅客,便關閉車門準時出發。在黑暗中前往富士山車站,接著短暫在富士山車站停車,並下車確認沒有旅客後,問了我是否在第二航廈下車,就再度開車,下一停靠站便是我的目的地,成田機場第二航廈。車子接近富士急樂園時,富士山終於在樹林後冒出頭,又是頂著白雪的山頭,西方的天空沒什麼雲霧,相當乾淨,東方則有一片如同織紗布般的雲彩,朝陽的光線投射在雲彩上,照得雲彩通紅。向著天空上亮菊色的雲層及富士山道別,我想,我還會再度訪的。
車子接近富士急樂園時,富士山終於在樹林後出現。



可能早上交通平順,原預定7:00抵達的巴士,提早了將近一小時。辦理了登記相關手續後,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採買山梨土產桔梗信玄餅。在機場二樓的許多店家看不到這個土產,拿著手機中的照片詢問一位店員,他請我回到一樓試試看,後來在日本國內線的區域,一個小攤子前看到了與精進湖旁貨店相同、鮮紅色且印有白色櫻花包裝的桔梗信玄餅。

桔梗信玄餅 5月26日
回國後送了一份桔梗信玄餅去給B君,希望他能夠回味一下富士,也嚐一下他沒吃過的桔梗信玄餅。隔天,我以打開神秘物似的心情揭開桔梗信玄餅包裝,裡頭有六小盒,每小盒以塑膠布綁起並插著一支木頭小,小叉外頭包有印刷桔梗屋字樣的包裝紙,看起來相當慎重。小心翼翼的打開塑膠布,裡頭有一小瓶黑糖漿、一層黃豆粉及三小塊麻薯。將黑糖漿擠出約1/3,攪和著黃豆粉及麻薯一起送入口中,又甜又苦又粘,實在不知是何種滋味。送了一則簡訊給B君:「嚐起來就是加了黃豆粉的麻薯」。
後來的幾盒,為了避免過於甜,我只吃麻薯及黃豆粉,因不額外添加黑糖漿,才知道原來麻薯本身已有甜味,微苦的黃豆粉一起慢慢食,漸漸感覺到微甜中帶有微苦的清香很合我的口味。或許,這樣的感覺也可以作為這趟旅程的總結:「微甜中帶著微苦,很清淡卻很享受
桔梗信玄餅


桔梗信玄餅

日本東海自然步道(山梨段)遊記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水中的富士意象 5月24日
離開民宿前,我前去敲了Michel的房門想和他説再見,由於時間尚早且沒有回應,便不好再打擾。今天仍滿天厚重雲層。
昨晚路過富士宮車站附近的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https://mtfuji-whc.jp),建築物為倒三角錐形,由底部朝上打著燈光,光影倒映在前方一大片的淺薄水池,表達出富士山的意象,相當寧靜優美,因此決定今天早上再來拜訪。
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的建築及鳥居夜間倒影,表現出逆富士的意象。
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的建築及鳥居倒影,表現出逆富士的意象。
靜岡縣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

倒三角錐形的建築物內,設計螺旋狀往上的平緩步道(非階梯,故老人家也可方便行走)。並利用投影機在步道旁牆壁投射出富士山步道以及由富士俯看山下的影像,這些影像由下而上分別來自富士山不同高度,讓參觀者慢慢循著螺旋狀步道往上走的時候,就像親臨富士山登山步道,緩緩登頂過程所看到的畫面。建築物的頂部,鋪設大面積的火山岩石,在這裡可眺望富士山,只是今日天空堆滿厚重雲層,完全不見富士山的蹤跡。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的倒三角錐形的建築物內,設計螺旋狀往上的平緩步道。

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頂樓舖設富士山的火山岩


走下這座模擬的富士山,我回到水池前面坐在長椅上欣賞水中倒影。座位旁的老先生像我道日安,隨即他便發現我不會說日語。老先生以流利的英文和我交談,問我來自何處、拜訪了日本哪些地方。印象深刻的一段交談,是我敘述拜訪石割神社的時候使用了temple(寺廟)這個字眼,他回應說道,石割神社是神社而非寺廟,但我不解其差別。他試著再說,寺廟奉祠佛,而神社祭奉”Japanese ghost” (日本鬼),我一知半解的點了點頭。後來,在通訊群組中,我描述了上面對話,並提出問題,一位喜好旅行的朋友神社是用來祭祠各種自然界神靈的處所,如神、妖怪、靈物、鬼,而寺廟則供奉佛教中的佛,這個解釋,讓我更加清楚兩者之間的差異。島薗進教授在一篇評論《日本人為何無宗教信仰》這本書(作者:阿滿利麿,宗教學家)的文章中提到...阿滿先生表示,總體而言,日本人的信仰基礎是自然宗教。人們禮拜土地和家族的神明...(https://www.nippon.com/hk/in-depth/a02901/),或許日本人因為崇拜自然,因此認為萬物皆有靈,以致於祭祀山神、河神、精靈等。在京都荷摩爾書中的小精靈、神穩少女電影中的河神白龍...等日本的文學作品,也都呈現了這些崇拜自然神靈的文化。
離開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來到不遠處的富士宮巴士總站,在一旁的便利商店隨意買了二塊炸物,在第二月台候車時吃了作為午餐。坐上前往河口湖及富士急樂園的巴士,前往河口湖站前的背包客棧。下午4點多,旅人們都還在外頭遊覽,16個床位的房間裡頭,只有一位女性旅客,正在床下的置物空間整理著他的背包。旅店的頂樓是大眾溫泉,而此時空無一人,我剛好可以一人獨享溫泉。浴池旁邊有水龍頭及板供客人洗澡後再入池。面對車站的方向是一片玻璃牆,坐在池中正好可以欣賞富士山。我仔細的洗靜身體後,進入這池湯水中,骨頭好象在身體中散了開來在旅程的最後,天空的雲層稍微散去,富士山再度露臉。
雖然黃昏時,氣溫又開始下降,但是剛泡過湯的身體暖呼呼的,特別舒服。沿著車站正對面的小路隨意散步,來到通往湖邊的大馬路時,遇到一間小屋,面對小屋上的招牌只看得一個字「店」,但抽風扇排出陣陣油炸食物的氣味,我探了探黑色玻璃拉門,裡頭只有一小塊寫有販賣產品的木板,我只看得懂白身魚。在工作間的一對老夫婦,(大概是)問我要什麼,但看我盯著看板,猜出我不懂日語,便直接指了看板中的兩項,告訴我只剩這兩種,其餘的都賣完啦。我各點了兩份,帶到河口湖邊。炸物以吸油紙包起,外面再包著報紙,想必這間店已經營許,沿襲著過去的習慣至今,否則應該很難看到以報紙包裝的熟食了吧。打開後食用後才知一種是火腿裹粉後油炸、另一種則是馬鈴薯泥餅。
 河口湖的炸物店お惣菜の店ふるや
河口湖的炸物店お惣菜の店ふるや

河口湖的炸物店內

河口湖邊享用我的炸馬鈴薯泥


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

日本東海自然步道(山梨段)遊記 沒有富士山的清水港


沒有富士山的清水港 5月23日
清早醒來躺在民宿房間的塌塌米上,往落地窗外看去,一如氣象預測,滿天烏雲,一幅風雨欲來的情勢。看來天子岳的登山計畫是非得放棄不可。只好採取備用計畫,前往靜岡縣日本平,也許有機會看到清水港的美景,也順道去看看名滿日本天下的德川家康。此時大家都還未起床,木頭地板上容易因踩踏產生聲音,因此我拿著瓦斯、爐頭及鍋子,躡手躡腳的走到廚房準備早餐。快速用早餐後,拉起登頂包便趕緊往西富士宮車站前往。
早上5:30和通勤的學生及上班族擠火車,許多學生看著書本、筆記,也有許多人利用通勤時間補眠。我望向富士山這一面,雖然滿天烏雲,但富士山並未被遮掩,期望好運氣能持續到我抵達日本平。富士宮市位於富士山西南方,由這個方向看富士山,山頭只留些許殘雪。富士山前滿是電線及密集的房屋,同樣一座山,但此時看來再普通不過了。
富士山前滿是電線及密集的房屋,同樣一座山,但此時看來再普通不過了。
靜岡車站相當現代化且具有規模,應是個旅客集散的地方,才早上6:30,車站中人潮已經熙熙攘攘,行人個個步伐快速,各自展開忙碌的一天。車站外,公車侯車處設立相當明顯的指標,標示不同的公車路線,讓我這個第一次訪問靜岡的旅客,不需多花時間就順利找到巴士站牌,此外,地面上的文字也以相當醒目的顏色字標示,讓排隊等侯巴士的旅客不會站錯位置。
周邊的路線,多是上班族及學生排列成等侯隊伍,而前往日本平的隊伍中,除了我一位中年人,其餘清一色是上了年紀的旅客。我猜想,大概只有退休人員會在天氣這麼差的非休假日前往風景區吧。上車後,約莫1小時左右抵達日本平。下車處便是販售前往東照宮的纜車售票處以及土產販售處,販售處對面有指標往日本平觀景平台,但是這個時候已經吹著強風夾著細雨,對於觀景平台的景色已不抱太大希望。下車的遊客皆直接前往東照宮,只有我一人走上步道前往觀景台。放眼望去,雖已完全看不到富士山,但是清水港、駿河灣及伊豆半島仍然構成一幅悅目的風景,即便刮著強風,仍覺得值得。
由日本平遠眺清水港、駿河灣及伊豆半島。
由日本平遠眺清水港、駿河灣及伊豆半島。

東照宮的司馬
由於和我同車的旅客已全部搭上覽車前往東照宮,因此我搭乘這班前往東照宮的纜車上只有我和服務人員,上車前纜車小姐問我來自何處。纜車開動後,開始播放中文語音導覽,這個時候才知道,剛才纜車小姐要確認我講何種語言。纜車前往東照宮的途中,再度看到駿河灣及伊豆半島。
東照宮的編制並不算太大,整個建築物都是鮮紅色,最後方的位置是德川家康的墳墓。但實際上他的墳墓已經遷到日光東照宮。這裡讓我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在正殿上方如同台灣道教廟宇一般,刻上許多浮雕,展示忠孝仁義的故事。司馬小時候打破水缸救人的故事,也搬上了正殿,東照宮旁的德川家康博物館,還特別使用一大幅的海報介紹這個浮雕。中國許多文化東傳到日本後,一千多年來被似乎如實地保留下來。在過去的一次日本旅行中,有機會在佛寺遇到新人舉辦婚禮儀式,在該儀式中使用了帶著葉片的竹子,掛上白色的幡做為儀式道具。由於目前華人社會中,道教中的喪事禮儀會使用到白幡,因此我推測以目前華人的眼光來看這場婚儀,大多數會產生文化衝擊。可是這也可以說明,道教文化由久遠的過去東傳到日本後,被保留了下來。但在華人社會,則可能隨著歷史上不同朝代,融入不同文化而演變為目前的樣態。
東照宮正殿上方如同台灣道教廟宇一般,刻上許多浮雕,展示忠孝仁義的故事。司馬光小時候打破水缸救人的故事,也搬上了正殿。
東照宮正殿上方如同台灣道教廟宇一般,刻上許多浮雕,展示忠孝仁義的故事。司馬光小時候打破水缸救人的故事,也搬上了正殿。

東照宮旁的德川家康博物館,特別使用一大幅的海報介紹司馬光打破水缸救人的故事的浮雕。
東照宮旁的德川家康博物館,特別使用一大幅的海報介紹司馬光打破水缸救人的故事的浮雕。

由東照宮回到靜岡車站時,雨下得更大了。幸好車站外的巴士停等處皆設有天幕。另外,有處具有手扶梯的地下入口,面積相當大,上頭設立了玻璃天幕,我在此處躲雨時看了入口處說明,原來下方是個地下街的設計,地下街的道路規畫亦相同於地上道路。由手扶梯進入地下空間,便是一個廣場,由廣場處再以稍微放射狀的方式往前延伸出地街道。這個廣場中央,正好有演奏活動,廣場上已安排許多椅子,並坐滿欣賞的旅客,我也走入人群靜立一旁直到活動結束,人潮散去。地下街道兩旁亦是各式商店,我來到一間大型書店,請店員幫我查詢是否有東海自然步道的相關書籍,這位女服務員帶我到一個區域,陳列了許多日本古代街道地圖商品,並找到一套名為「東海道」的書籍給我。翻閱後,雖發現不是我想找的資料,但仍覺得有趣。經查詢得知,東海道是日本古時候由東京前往京都的官方道路,全長約500公里,目前已開發為都會區間的幹道。由這間書店一樓離開,便來到地面上的道路,雨已稍歇,只有毛毛細雨,因此隨意散步。一間門面有著鮮紅招牌的店家引起我的注意,原來是著名的一蘭拉麵。進入店家,便是一幅日文說明,我看了許多但完全無法理解。一個店員走出來伸出手,又說了我聽不懂的日語,看我沒反應,就指了旁邊的機器。哈,原來是要先到機器前點選所需商品並付費。拿著機器吐出的餐卷,進到用餐間,全無食客。看看手錶,已經12:30,不知道為什麼還沒有午餐的人潮。一蘭拉麵的座位,是單人座位,每個座位由小木板間隔開,座前有一小窗,等我入座後便有一位身著鮮紅色工作服的人員來到小窗前,制式化的開始行禮並說著一連串的日語,接著把我的餐卷取走後,便放下小窗上的竹簾。稍等不久,小窗再次打開,我的拉麵及豬肉片送了上來,小窗再度關上。
 對於日本的拉麵,我並無太多品嚐經驗。第一次在京都車站上的拉麵小路,麵湯過鹹,我只小飲幾囗便放棄。第二次是札幌的狸小路的豕骨拉麵,麵及湯味皆適口,但對而言過於油膩。而這碗一蘭拉麵味道濃厚卻仍清爽,是我在日本僅有過的三碗拉麵中最合胃口的。
岡車站外頭設立了玻璃天幕,下方是個地下街的設計。
靜岡車站外頭設立了玻璃天幕,下方是個地下街的設計。

靜岡車站周邊街道圖
靜岡車站周邊街道圖



靜岡車站外德川家康幼時的雕像
靜岡車站外德川家康幼時的雕像


一蘭拉麵的竹簾及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