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割山 5月17日
由平野進入登山口,走東海自然步道,上石割山、平尾山及大平山,這條路線是由B君借我的一張大型地圖中看到,進一步而在網路中搜尋資料時,又發現山中湖村觀光課所拍攝的推廣影片(https://youtu.be/NTprAwiYZS4)。影片中林道翠綠,且山頂展望開闊,因此被吸引,而決定來拜訪這條路線。
規劃過程中,在網路搜集山中湖村以及石割山的資料,但相關訊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於是我利用日本的網站搜尋找到yamareco.com這個網站,有許多登山人分享的GPX檔。在這趟行程規畫時,每條登山路線我通常會下載2-3個GPX航跡檔,交叉比對,確定路線的正確性之後就放心大膽地參考路徑行走。這一天隨著地圖,由平野往石割山的方向前進。在一個叉路轉角處,一大叢紫色鳶尾花吸引了我的目光。翠綠艷紫的鳶尾花叢下方,一團褐色乾枯的葉片,應該是去年的枯葉。球莖在冬雪中休眠,春天來了,葉片又蓬勃生長。我到訪時,已經開滿了亮紫色的花朵。順著蔦尾花旁邊的石階向上仰望,上頭佇立著不動明王社的鳥居,鳥居旁立著東海自然步道及石割神社的指標,確立我行走方向正確後,向不動明王合掌祈求今日平安。雖然這不是我的信仰,但我每天仍會在心中向富士山山神,以及我路經的神社,祈求一路安全。除了敬畏大自然之外,也提醒自己獨自一人,每一步都應小心謹慎,拜訪的山雖不高,但是在山上光是扭傷腳,都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不動明王社的鳥居
踢了一段柏油山徑後,遠遠便望見高聳的濃綠杉樹。樹林下立著鮮紅鳥居,在巨木包圍下,鳥居顯得渺小,但是更增添莊嚴。這是石割神社的鳥居,宣告著神域結界範圍,也正式宣告登山步道的起點,一過鳥居便是陡上的石頭階梯,兩旁盡是翠綠林木,階梯一路向上延伸向上,似乎可通到仙境般的看不到盡頭。
經過403個石階之後,一個平坦的小平台佇立著避難小屋,在這裡稍微休息,接著繼續走上碎石路段,又是一路上坡。
抵達石割神社的時候,一旁的天然巨石裂成數塊堆疊在一起,身臨其下,有種威嚴的感覺。原本以為這個神社奉祠「石割神」,此時才了解「石割」是地名,源自於巨大的裂石。神社中奉祠「天守力男命」,是日本天界的大力士。神社旁邊的說明牌,說明「石割」這個名字,相傳是當地人覺得這塊石頭裂開的圖形很像「石」這個漢字。在山北篤的「圖解日本神話」中,收錄一段與天守力男神有關的神話。美麗光明的天照大神,因其弟弟須佐之男在神殿中搗亂,而害怕的躲進天之石屋戶,使得天上人間陷入一片黑暗。眾神以計謀讓天照大神打開門縫,而天守力男神趁機將天照大神拉出屋外,才讓天地又恢復光彩。
石割山登山口
石割山403個石階登山道
在神社前,幫一對登山的老夫婦拍照後繼續往上行走。後面這段路是往三角點的方向,坡度比之前的路段更為陡峭。時常需要拉著繩子上攀前進,這對老夫婦沒走幾步路便停下休息,因此示意我先走。到達山頂後,可完整的欣賞富士山。在這裡可以一覽富士山由兩旁平地逐漸往上隆起直到山頂的完整山型,此外,也可以欣賞山中湖及忍野村的區域。
石割神社及巨大裂石
石割神社旁的解說板
雖此時天空布滿雲層,但是幸好未遮住富士山頭。由於雲層低矮,而富士山又高大,放眼望去,富士山就像承天接地,連接著人間與上蒼一般。或許是這樣的原故,富士山才會被神格化,受到日本人的敬畏吧,當然這純粹是自己的臆想。
在石割山頂,除了欣賞富士山以及山中湖之外,我也使用一個迷你腳架,架設手機,一個人玩自拍。預覧構圖後,按下10秒鐘自動拍照按鈕,然後走向心中預設的站立位子,期待拍出一張我眺望富士山的照片,反覆測試調整構圖,一個人玩得不亦樂乎。許久後,老先生、老太太也登頂了,我再度幫她們合影。山頂上風速強勁,他們沒有停留太久就由另外一個方向下山。接著是一對年輕女士也到山頂,對著我呼嚕呼嚕的說著一串日語,想必把我當作日本同鄉。雖然聽不懂,但知道是請我幫她們拍照。因為言語不通,因此借手機翻譯聊了一下,得知她們兩在下一個叉路便下山回平野。互道再見之後我便繼續接上東海自然步道,前往平尾山及大平山。
雖然第一次拜訪這條路徑,但因為曾在山中湖村觀光課所製作的宣傳影片中看過,因此覺得很親切。沿著山路兩旁盡是薔薇科的樹木,開著白花,我假裝他們是櫻花襯托著前方的富士山來欣賞。當我在林道間遠望著大平山,隱隱約約聽到歡樂的童語,但不是很確定聲音來自哪裡。直到由山路的斜坡登上大平山頂,看見一大群約莫二、三年級的小學童,各個有著紅潤的臉頰,戴著鮮黃色的帽子,可愛極了。肯定是到此進行戶外教學的吧,學童的數量之多把山頂搞得相當熱鬧。坐在山頂上的木製長椅欣賞景色時,一旁的學童不怕生的圍著我,把玩我的登山杖。我以中文說「那是登山杖」,學童們也學著我的發音說登山杖,然後自顧自地哈哈大笑起來。離開大平山,往下山方向時,在狹窄的泥土路上,又遇到魚貫成列的國中生正要上山。一群女生意興闌跚的走着,見我下山便詢問還要多久可到達山頂,我回應大約5分鐘,他們立即興高采烈、嘻笑的邁開大步往前走。
離開這群學生後,一路上又是茂密林道,直到我抵達花都公園之前,未曾再遇見登山客。
石割山往平尾山的東海自然步道
草地上的蒲公英
由大平山頂下山,在林道中行走多時,突然間,一個轉彎後,便來到柏油路上,景色由茂密森林變成寬闊又平坦的農田。農田土地已經被耕黎鬆土,田區方正、阡陌整齊,把後方的富士山襯托得更為遼闊。田地裡頭的機械正嘰嘰做響,農人正栽植著植物幼苗。田埂上的青草綿密,像是抹茶蛋糕般柔軟,青草上頭有好多乒乓球大小的蒲公英在微風中徭曳著,可能是花朵還沒有成熟,或是風速不夠快,蒲公英還沒有準備好長途旅行,只在風中擺盪著,而沒有乘風飛翔。旅進中,甚至生活中,似乎只要慢下速度,細細溜灠周邊,便會浮現出許多美麗的細節。這些細節可能是我們天天經過,但都不曾發現的事物或景象。
查看手機地圖,原來已經走到花都公園。看起來這個區域的花期剛剛結束,農夫正種植著新的花卉種苗。由於時過正午,因此陽光直曬,實在炎熱,於是到公園資訊處(案內所)後方的樹蔭下吃午餐。午餐是早上出發前準備的米飯,配上魚鬆,以及剛才由販售機買來的冰涼可樂。
花都公園
一個人的火鍋
離開花都公園往環湖道路的途中,有間大型超市,於是萌起享用火鍋的念頭。購買了蝦子、菇類、葉菜、番茄、一盒壽司、酪梨、麵包以及啤酒。另外,特別標示山梨縣産的水蜜桃,一個售價740日圓,雖有些猶豫,但仍買了一個。
下午4點多,沿著山中湖邊行走,並無太多遊客,感覺相當冷清,一路上遇到的大多是當地居民外出運動、遛狗,只有山中湖對岸的白天鵝造型的遊船,定時開往湖中央後再返回。五月份的湖邊有成排的釣船,青翠的楓葉及盛開的紫藤,收入眼中的前景有紫藤花、楓葉及釣船;占據畫面大多數的湖水,以及遠景中寛大的富士山。身處這樣的風景畫中,等不及晚餐時間,坐在湖邊釣船上,就拉扯開一罐啤酒往喉嚨灌下,哈!透- 心- 涼!
這天黃昏,整個營地只剩我這一帳,受付處的員工,五點一到便準時下班。坐在湖邊只有一對天鵝在我眼前悠愰並斜眼瞄我。我懷疑這對嫌犯在我返回營地前,把我收納在帳篷前庭內的盥洗包咬到湖邊散落一地。所以牠們才不敢正面對我,而是側臉、斜眼又不安的看著我。
在受付處旁找了一塊木板充當餐桌,將蔬果清洗分切後排列其上。一鍋水已經咕嚕作響,冒著泡。拍了張照片傳給在台灣的家人,這個時候他們還在上班、上學或忙著準備晚餐食材吧!
由於手邊並沒有任何調味料,因此模仿在美食雜誌上看到的火鍋擺設,直接把食材一一放進去滾水中,就當作是在湖邊餐廳享用火鍋!一段時間的等待後,意料外的是湯頭相當的甜美,雖然沒有擺放任何調味料,但可能是蝦子混合著蔬菜及菇菌而產生鮮甜味,此時,真的覺得可比美餐廳中的美食,即便在一切簡陋的情況下。
這一餐的壽司、火鍋及啤酒已經相當享受,於是將粉嫩的水蜜桃留下,準備明日再來享用。一對父子緩慢划著SUP經過,年紀幼小的兒子坐在SUP上,父親則站立划槳。年紀稍微大一些的女兒則自已划著一塊板。太陽即將西下,湖面光線漸漸昏暗。這位父親及兒女緩緩的隱蔽在天邊飄來的暮色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